2017-11-02
《聲音藝術與聆聽經驗 - 臺灣澳洲藝術交流論壇暨現場演出》Liquid Architecture Sound and Listening Symposium & Performance(已結束)

本活動由澳洲知名聲音藝術組織—液態建築(Liquid Architecture)所策畫,與國美館共同主辦。邀請來自臺灣及澳洲兩國藝術家、策展人、研究者、音樂家共同參與交流。以聲音藝術與聆聽經驗為主題,探討跨文化語境下的聲音藝術實踐與研究。

❖參與名單:
奈鳩 · 布朗 Nigel Brown (聽說Ting Shuo Hear Say)
陳雋然 Chun Yin Rainbow Chan
張惠笙 Alice Hui-Sheng Chang (聽說Ting Shuo Hear Say)
陳孝齊 Siao-Chi,Chen (酸屋Acid House)
克萊兒 · 古柏 Clare Cooper
奈森 · 葛瑞 Nathan Gray
失聲祭 Lacking Sound Festival
安娜蓓爾 · 拉克洛伊 Anabelle Lacroix (液態建築Liquid Architecture)
李敏如 Min-Ju Lee (酸屋 Acid House)
羅悅全 Jeph Lo
安德魯·麥克萊倫 Andrew McLellan
珍娜 · 奎爾 Jannah Quill
王虹凱 Hong-Kai Wang
吳俊輝 Wayland Wu (酸屋 Acid House)
丹妮 · 佐維拉 Danni Zuvela (液態建築Liquid Architecture)

------------------------------------------------------------------------------------------
聆聽經驗包括音樂、對話、說話,是人類透過彼此交流形成集體經驗的重要憑藉。「聲音」不只讓個人得以集結成暫時的群體,更是不少當代藝術家與藝術家團體的關注重心。

臺灣與澳洲同樣都具有深厚的自發組織傳統。兩地的聲音藝術展演空間有著截然不同的挑戰與可能性,並分別以集體主義回應各自獨特的地方處境。或許,兩地的藝術工作者如何面對所處的晚期資本主義時代,正成了讓彼此得以互相對話與聆聽的共同經驗。全球藝術圈在新自由政權文化表述下,對於(自行)製作產出的需求,讓藝術家必須以個體或群體之姿奮力一搏,甚至不斷遊走於個人與群體創作兩端。

對於在臺、澳兩國透過集體或合作模式來創作的藝術家而言,聲音與聆聽所能賦予的功能又是什麼呢?聲音文化間的對話是否能幫助我們以更不同、更深入的角度來聆聽?能更細膩地感受所有在人聲、噪音、寂靜間的微妙變化?什麼樣的集體聆聽儀式,能幫助我們達到目的?
活動日期:2017/11/26
活動時間:13:30-17: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論壇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
戶外演出: 國立臺灣美術館下凹庭園
活動資訊:http://www.ntmofa.gov.tw/

【報名申請】
  • 人數

    200

  • 活動費用

    免費

  • 活動類型

  • 活動對象

    一般人士

  • 活動時間

    2017-11-26 13:30~17:30

  • 地點名稱

    論壇: 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戶外演出: 國立臺灣美術館下凹庭園(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 辦理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活動網址/活動資訊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