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文創 PLUS
企劃:山川設計
採訪撰稿攝影:陳亞麟、米鹿設計
-
翻開清朝地圖,臺灣地名只有街跟巷,街比巷大,咱常說的大街小巷、大街小巷,原來就是這樣的意思。古時對於地名、路名,其實甚至於人名,通常都是直接基於它的特徵、產業、地形地貌等來決定。例如,老一輩常聽到的名字「招弟」,就是希望招來一個弟弟。同理,早期臺南中西區裡的那條「米街」,顧名思義,就是條賣米的街。「米街」,北起開基天后宮(小天后宮),南至大天后宮,最早出現於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是府城早期商業蓬勃發展的地帶,因設有許多米糧商鋪而得名。然而,隨著都市轉移,產業淡去、老店凋零,「米街」繁華不再,加上街區更名,於民國50年代改名為「新美街」(新米街),取臺語「米」與「美」同音,期能有承舊啟後的作用。
監獄裡的說書人,府城市集的先驅
來到赤崁樓旁小巷內的一間民宿,小巧且雅緻,空間中帶點所謂的「文青」氣息。開門來迎接的是米街人文協會的召集人-陳宏斌,我們稱他叫斌哥,有些人則說他是一位說書人。斌哥是監獄的戒護人員。恩,我當時的反應就跟每個第一次聽到的人一樣,「啥?!」然後我也跟其他人一樣,再三的確認了自己是真沒聽錯的呢。斌哥說,戒護人員對於受刑人都自有一套管理法則。他通常選擇用分享自己所見所知、所聞所想的方式來與受刑人互動,算是講講故事唄。這或許也就是說書人這個稱號最原始的來源吧。!很多人都以為對米街如此上心的斌哥,是個土生土長的米街人,但其實他來到米街的時間,還不到十年吧!話雖如此,斌哥確實是一個土生土長,正港的老臺南仔。而米街,則是他童年時中秋、過節必備的回憶。以至於後來家中有意創業,想要開間店,即使在當時的米街除了傳統產業與住家外,幾乎沒有任何商鋪的情況下,仍舊是無做它想的選擇了從米街開始,只因為這裡充滿了快樂的回憶。
臺南水果甜蜜蜜,天氣更是熱情。每當人們前往巷口那間熟悉的冰果室,坐在騎樓前那充滿古味的座位,一方面很是能感受傳統氛圍,一方面卻又不得不全盤收下南部過度熱情的陽光,經常是搞得自己汗流浹背,很是狼狽。有時真不知在炎熱的夏日來上一碗沁涼新鮮水果冰,究竟是在消暑還是找機會中暑。斌哥很喜歡的韓良露[1]老師曾提過,能隨時吃上豐富新鮮水果的臺南很幸福,但有這麼幸福的環境為什麼不能也有一個幸福的空間呢?於是,家中的生意就這樣決定從打造不一樣的冰果室開始。但,夢想很豐滿,現實總是相對的超骨感,已經沒落的米街還真的是冷清的令人憂傷呢。恰好同一時期有好幾個也選在米街創業的店家,於是斌哥開始串起這些人與人、店與店,號召大夥上街辦市集。在街區辦活動、做刊物、導覽、活化,做很多好玩的事情,確實打開了知名度,成功的把人帶進米街裡。我想,應該可以說是臺南街道市集的先驅,斌哥也在此遇到了後來一起推動吃米不知米街的夥伴們。
吃米不知米街,商圈裡的那條米街
不認識「吃米不知米街」,至少也一定聽過「吃米不知米價」,就是取其諧音來著。斌哥說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成立米街人文協會,甚至可以說原本對商圈這類的組織是相當排斥的。但當時赤嵌商圈的理事長,全美戲院吳俊誠經理棄而不捨的來拜訪,在多次的茶餘飯後、酒足飯飽的催化下,這才答應投身商圈活動。當時第一個提到的便是赤嵌萬神節。說到萬神節跟商圈的關係,斌哥認為,因為商圈的所在地便是全臺廟宇密度最高的中西區,商圈裡的古蹟、景點、廟宇佔多數,本來就是一個眾神庇佑的地方,所以,「沒有比這裡更適合舉辦萬神節的商圈了,必須要讓它成為一個代表赤嵌的活動。」
想法很多,立意良善,可是要怎麼執行,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了。斌哥說自己小時候非常喜歡陣頭文化,可是年紀漸長後卻漸漸的不太喜歡這群人。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刻板印象,覺得陣頭的人總是與抽煙喝酒撇不開關係,「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扭轉這個印象?」這世上無論什麼領域,總一定是良莠不齊,如果可以有機會去呈現優質的在地陣頭文化,翻轉負面印象,洗刷一般人長期對傳統藝陣文化的負面想像,那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吧。加上過去斌哥也有與藝陣團體合作的經驗,所以便藉此提議從陣頭來切入萬神節的活動,或許會是一個良善的出發點。當然,諸事起頭難,第一屆剛開始導入這個想法時,事情弄得焦頭爛額,多頭馬車僅能且戰且走。直到第二屆,慢慢的開始整合,整個活動也才漸漸的順暢了點。嘿!別忘了,斌哥平常可是有個正職工作,這些活動只能說是秉持滿腔熱血的奉獻付出。
突破傳統的萬神鑽動,讓文化昇華
提到傳統陣頭表演,是為了神明存在,表演給神看的,有諸多的限制與禁忌。例如,「跳鍾馗[2]」時殺氣過重,生人勿進、八家將[3]因神格差距不宜在玉皇上帝[4]面前賣弄武功等。直到2021年,「米街」聯手「赤嵌朋派商圈」才首度突破傳統,邀請陣頭在萬神節活動中演出。「一開始要找來陣頭表演是很困難的,老一輩的團主很反對。」斌哥說,陣頭是神明的護衛,老一輩的認為隨意的表演有違神聖的目的。面對新世代與老文化的衝突,要直接衝撞體制嗎?!但,傳統的禮俗還是需要被尊重的。該怎麼辦呢?!傳統的問題就用傳統的辦法來解決吧!「只要神明本人同意就沒問題了吧!」當年,召集了媒體,由臺灣首廟天壇天公廟[5]董事長徐國潤,帶領計畫執行團隊一起,慎重的起了疏文[6],擲筊稟報玉皇上帝,連擲「三聖筊[7]」取得同意。事在人為,我們只要試著用不同角度解決問題,就有機會突破框架,讓更多人看見傳統的東西。
斌哥回憶,表演時現場圍觀人群躁動的場面,很震撼、很衝擊,彷彿激起了群眾內心的所有高昂那樣。當時,還有一個「高蹺陣[8]」原本要解散了,卻因為萬神節的表演活動讓他們重新挑起了內心的激昂。傳統必須注入新生命。在這文化傳承面臨凋零的現代,年輕世代渴望掌聲、渴望更多的支持與認同,他們需要一個舞台。讓年輕世代將陣頭藝術化,讓文化昇華,適度的將傳統帶到舞台上,能賦予新世代更多延續傳統文化的動力。而今年即將到來的2023 赤嵌萬神節活動,將以白龍庵為首,邀來更多優秀的家將團參與演出,更有一個我很期待的重要亮點-「三十六官將」。請與我一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吧!
最後,基於這幾年籌辦活動四處探尋合作夥伴與找尋相關諮詢協助的經驗,斌哥認為,公家單位通常因組織龐大而設有眾多的科別來區別工作範疇,但對多數的民眾、商家而言,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搞不清楚自己面對的問題,到底該找哪個單位洽詢而感到求助無門。他認為文創PLUS或許可以成為那一個最直接、簡單又醒目的窗口,我們就說像是傻瓜相機那樣,是個「傻瓜窗口」好了。舉凡跟文化、藝術等相關的疑難雜症,都能直接先找文創PLUS洽詢求助。就算是協助轉介適合的單位也好,都可以減去民眾很大的無助感,透過這樣小小的舉動或許就可幫助民眾解決大大的問題。他也期望,目前的文創PLUS,可以試著藉由在各種大小市集與其他活動設立攤位、服務點的方式來露出,打開知名度讓更多民眾認識。未來大家或許可以在更多的活動看見文創PLUS的蹤跡,屆時歡迎大家上前來做免費諮詢喔!
更多的資訊可洽詢文創PLUS官網 https://creativetainan.culture.tainan.gov.tw/ 或 Facebook搜尋「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
[1] 韓良露;生於高雄,是著名作家、美食家、記錄片導演、廣播節目主持人與文化推廣者。
[2] 跳鍾馗:鍾馗是「驅魔真君」,請祂出場有很大的機會是「除煞」,因此傳統上生人避免靠近。
[3] 八家將:臺灣民間信仰的陣頭之一,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說法是起源於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邪驅鬼的將軍,這幾位將軍不是陰間神祇。
[4] 玉皇上帝:漢人信仰中位階最高的天神,民間俗稱天公,又暱稱天公祖。
[5] 天壇天公廟:臺灣首廟天壇,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別稱台南天壇,民間俗稱新天公廟。
[6] 疏文:疏文是人們上奏給天庭的正式文件。
[7] 三聖筊:聖筊的一正一反即代表一陰一陽,神明會透過連續三個聖筊代表同意。
[8] 高蹺陣:踩著、三尺上下的「蹺」做表演,是一種高度技巧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