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主題報導】府城工藝「茄苳入石柳」-劉進文木雕工作室

指導:文創 PLUS

企劃:山川設計

採訪撰稿攝影:陳亞麟、米鹿設計

-

不久前上映的電視劇《阿叔》,據說是臺灣首部講述木工修復師的職人劇。劇中提到的「茄苳入石柳[1]」,又稱「異木鑲嵌」,是一種使用茄苳、石柳兩種木材,利用木材本身硬度與色澤的不同,透過雕刻及鑲嵌的木工技術來創作的一種木雕工藝。而這種「茄苳入石柳」的技術,可說是臺南的百年在地工藝之一,常見於裝飾廟宇、神桌和神轎。其中,「石柳木」屬於臺灣特有種,似乎也為這項工藝更增添了一抹本土風情。在咱臺南這個被廟宇覆蓋的城市,大小廟宇十之八九都可以找到「茄苳入石柳」的蹤跡,據信目前可知最早的收藏為臺南祀典武廟[2]收藏的六角供桌(1838年),以及臺南媽祖樓[3]收藏的供桌(1839年)。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臺南400」,今年臺南祀典大天后宮[4]也特別商請咱府城「茄苳入石柳」的知名工藝師-劉進文老師,製作迓媽祖文化季的鎮南媽神轎。

媽祖樓街上的劉進文木雕工作室

自認「不是讀書的料」的劉進文老師,除了在學時利用課餘時間到處打工學習技能外。1986年,16歲國中畢業,更毅然篤定不再升學,在親戚的牽線下,開始了跟著陳啟村[1]老師學習神像雕刻與木雕修復的學徒生涯,成為陳老師的第一位入門大弟子。劉老師說,早年資訊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沒什麼娛樂,當學徒也不能亂跑,休息時間挺無聊,就會在工作室看師傅的作品,順便偷學幾招。也是在那時候看到一組「茄苳入石柳」的供桌,開始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1990年,自己出師之後,便開始慢慢的蒐集這類作品東西來研究。「以前這東西挺便宜的,都沒人要!」蒐集起來應該也是相對比現在容易吧?!直到1997年,包括當時被委任的媽祖樓修復神像工作,幾年下來也陸續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便在自家成立了「劉進文木雕工作室[2]」,那年,劉老師才27歲,很是年輕啊!

工作室位址在中西區忠孝街,是由一棟有64年歷史的老屋修繕而成的。忠孝街古稱「媽祖樓街」,劉老師從小在這媽祖樓街長大。從一樓沿著墨青色的地板走進來,左手邊便可見老師正在進行中的作品,右手邊則是老師的工作平台。走到盡頭,沿著老屋標配既窄又陡的老樓梯來到二樓,率先踏上的是咱傳統美學,同時也是老屋標配的磨石子地板。接這映入眼簾的,便是以刷白空間為基底,以潔淨純粹來完美襯托作品的展覽空間。在這裡,可以安靜、零距離的慢慢品味劉進文老師的木雕作品,像是那兩尊生動活靈的虎爺,除了上次在蔡濰任[3]老師家看到的小虎爺,咱還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瞻仰虎爺像呢!採訪的時間,恰巧在「劉進文木雕工作室」重新修繕正式開幕的前兩天,這也讓我有幸的能搶在眾人之前,獨享包場觀展的體驗。但實話說,我也是第一次走到這條街,因此,對於與我一樣第一次前往的朋友,建議可得細心尋覓,免得像我一樣,一不小心居然就直接走過頭,多繞了一大圈。

師徒傳承的精神,雛型決定靈魂

劉老師是陳啟村老師的大弟子,他說,那會兒還是學徒的時候,其實做工作、學技術都是很基本的。陳老師說:最重要的,是品行、是待人處事的方式,要懂的「跨代誌(看事情)」。很多事情即便師傅沒有特別交代,你得要能意會,順勢去配合處理,算是一種師徒之間的默契吧。師傅有三個徒弟,自己從老師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就跟著老師,一路隨著老師成長,「老師的心法跟精髓,值得學習的方向」聽說,陳啟村老師本來根本沒有想要收學徒,當初若真因此拒絕了劉老師,今天咱們府城或許就會少了這位著迷於「茄苳入石柳」的新一代工藝師了!

隨著時代的演進,劉老師也開始導入新科技來輔助「茄苳入石柳」的創作,例如,“入洞”這項初步的工作,雖然對於還在學習中的徒弟來說是很重要的練習,但相對已經熟稔有餘的工藝師來說,則是相對浪費時間的工作。可先以路打(修邊機)洗出造型,自己再進一步接續進行雕刻這類相對細緻、講求手工的工作。「雛形決定靈魂」,劉進文老師提到,無論在修復作品還是雕刻創作,都必須要先描繪圖稿,一個好的圖稿與雛形就直接決定的作品的成果。這裡指的稿,應該也就像是早前採訪黃雉原[4]老師時,他口中所說的「ㄍㄜˋ(稿)」,原稿。據悉,劉進文老師修復圖稿超過六千張1:1尺寸的稿,這麼龐大的圖稿作品,似乎也是為了替文化領域盡可能地留下紀錄,以供後人參存!

 

累積能量也自我挑戰

從16歲的學徒到今天,也過了將近快40個年頭。劉進文老師也從當初那隻初學的小毛頭,到今天我們尊稱一聲府城工藝師的劉老師。從因為喜歡而開始蒐集作品、研究、一路走到專精工藝與創作。老師說,「累積能量很重要」。然而,身為一個功夫人,只是技藝精湛是不夠的,該怎麼讓別人看到、累積能量,亦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所以,這些年來,劉老師不斷地參與各大工藝競賽,把自己丟到賽場上,證明自己,讓別人看到,也藉此督促自己必須一直保有足夠的創作能量。想當然爾,這些年來,技術精湛的劉老師當然也是收穫無數的獎牌!

活力滿點不斷挑戰自己累積能量的劉老師,正在進行中的開創能量新計劃是與咱先前也採訪過的日本手工吉他職人-川畑完之[5](Kanji Kawabata)先生合作,把屬於臺南的「茄苳入石柳」的技藝與Kanji桑的日式吉他工藝結合。期望兩位大師各展所長,將自己的技術與知識交互切磋,在2024年時,為府城帶來一件既傳統又前衛,充滿文化交流與工藝融合的作品。至於最後的成果會是如何,期待一下!屆時若有機會,再讓咱這既非工藝師也不懂音樂的門外漢,帶大夥兒一起欣賞這「專業的人們帶來的專業風采。」

 

[1] 陳啟村:臺灣木雕工藝家,傳統木雕重要匠師保存者, 2020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

[2] 劉進文木雕工作室:位於700台南市中西區忠孝街78巷7號。

[3] 蔡濰任:蔡濰任藝術工作室,詳見文創PLUS於2013年08月24日刊登之報導。

[4] 黃雉原:蓬萊齋藝術創作室負責人,詳見文創PLUS於2013年07月31日刊登之報導。

[5] 川畑完之:Kanji Kawabata,手工吉他職人,詳見文創PLUS於2013年10月31日刊登之報導。

[1] 茄苳入石柳:茄苳入石榴(臺灣話:ka-tang li̍p tsio̍h-liú) ,又稱茄苳入石柳或異木鑲嵌,為臺南府城特有的木作工藝。

[2] 臺南祀典武廟:又稱臺南大關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要奉祀關聖帝君。

[3] 臺南媽祖樓: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一間從香火袋發展而來的媽祖廟。

[4] 臺南祀典大天后宮:祀典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為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